学校要闻
{栏目别名}

  • 2021-03-17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3月6日,《北京日报》客户端就 “碳达峰”“碳中和”问题,对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进行了专访。原文刊载如下:两会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什么?怎么突然就火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何谓“碳达峰”“碳中和”?为什么突然就“火了”?国际气候议题中,各国博弈与减排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前景如何?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MK平台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与经济发展和公民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个概念一下火了起来。舆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关注度为什么这么高?李强:碳中和、碳达峰两个概念中的“碳”,实际上都是指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这个时间点并非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平台期,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
  • 2021-03-17
    3月1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5版刊发文章《上好大思政课 讲好中国故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红运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学勤、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赟鹏畅谈如何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定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杨红运认为,讲好大思政课可以从“三个贯通”着手------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推动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贯通;借助新媒体辅助思政课教学,推动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贯通。原文转载如下:上好大思政课 讲好中国故事嘉宾宋学勤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红运 MK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赟鹏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讲好中国故事,对坚定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3
  • 2021-03-17
    项目名称:应急外语服务人才本科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编号:B201006801项目主持人:张馨元,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国研究。项目介绍:一、研究思路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应贯彻跨学科性、跨文化性的基本思路。首先是跨学科性。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语言学、应急学、交际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新闻学、舆情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将是本项目中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核心关注点。其次是跨文化性。应急外语服务人才要有能力跨越中西方文化差异,提供迅捷有效的外语服务,这将是本项目中教学实践的核心关注点。二、研究内容应急外语服务的本科培养模式主要落地在语言沟通、语言抚慰和语情监测三个领域,基于此形成的培养目标包括:(1)语言沟通目标:使用外语进行语言信息传输、理解、反馈无障碍;(2)语言抚慰目标:使用外语语言、文字及相关手段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人群、应急行动实施人群乃至社会大众进行情绪抚慰和心理疏导;(3)语情监测目标:摸清国际舆情,侦测和协助消除国际舆论场中不良语言现象,如污名化、言语暴力等。为达到以上培养目标,本项目将依托本校学科优势
  • 2021-03-16
    3月13日至14日,河北省卢龙县中学师生一行来访我校,卢龙团县委书记王志民、卢龙县中学校长王昆带领8名教师、24名高三学生代表与我校英语学院师生深度交流。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出席活动,英语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英语学院教师与卢龙县中学教师进行座谈 在教师座谈会上,两校教师围绕英语教学实际,充分展开交流,王昆介绍了当前卢龙中学英语教学发展遇到的瓶颈和迫切需求,高中教师们直接提出了如何提升学生听力学习效果、培养英语思维等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项成东院长、各系主任等资深专业教师结合长久以来的教学经验,从系统化推进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技术等方面为高中教师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随后,英语学院组织卢龙中学24名高三学生参加了英语水平测试,8名英语学院教师为24名高三学生“一对三”把脉问诊、答疑解惑。英语学院还精心选拔了24名2020级优秀学子,与高三学生“一对一”交流经验,在分享学习方法的同时,发挥朋辈教育优势帮助学弟学妹们消除焦虑、树立信心。 卢龙县中学学生参加英语水平测试 英语学院教师为卢龙县中学学生分析错题、答疑解惑 陈法春对卢龙中学教师主动走出去、主
  • 2021-03-16
    北京时间3月11日晚8点,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2021年“汉语桥·三国粹: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交流之旅”线上团组开营仪式成功举行。本项目主要以白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亲子团为受众,以中国书法、京剧、太极拳三项中国国粹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向白俄罗斯中小学生及家长朋友介绍中国语言文化。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占奇,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副院长史亚军、刘全,院长助理付美艳,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第二十三中学副校长加琳娜·泊卢迭尼,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国立大学汉语言文化中心主任莉莉娅?扎伊采娃,项目负责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专业负责人国晶等出席开营仪式。中外师生代表100余人相聚云端,开启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交流之旅。张占奇致欢迎辞。他表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首次组织“汉语桥”线上学习交流团组项目,MK平台面向海外合建孔子学院、友好交流院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汉语桥”项目合作与宣传组织,一百多名来自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学生注册并参与到本次活动之中。希望学员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通过云端学习汉语,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 2021-03-16
    3月15日,是我校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线下开学第一天,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始了教学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分赴两校区指导检查新学期线下开学第一天教学工作,对各教室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组织运行情况进行巡查。从巡查情况来看,两校区师生精神饱满,任课教师全部到岗,提前到达教室,教学准备充分;学生们出勤良好,课堂井然有序;两校区教学设备运转正常,教学环境良好。校领导对新学期两校区的教学运行与师生精神面貌表示肯定。我校将本着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双战双赢”的原则,做好教学运行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 2021-03-16
    北京时间3月12日18时,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汉语桥?学中医:踏上探索中医奥秘的神奇之旅”线上团组交流项目开营仪式在线上举行。来自加蓬邦戈大学孔子学院的学员代表在云端相聚,共同见证了线上活动按下开始键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正式踏上线上学习之旅。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占奇,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副院长史亚军、刘全,邦戈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及授课教师代表等出席开营仪式。活动由项目负责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法语系负责人巫春峰主持。张占奇在致辞中对项目的如期开营表示祝贺,对加蓬学生就此次活动所表现出的信任与配合表示感谢,同时也向为项目顺利进行付出努力的各位领导和教师致以问候。他表示,MK平台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推进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跨文化传播。“汉语桥·学中医”线上交流项目正是学校发挥学科与专业特长,致力于搭建中加学生文化交流平台的具体行动。为此,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精心编制课程,包括汉语基础课、HSK、中医录播课,希望学员珍惜学习机会,兼顾好工作、学习,为促进不同文化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史亚军在发言中指
  • 2021-03-15
    为做好2021年首次招生新专业建设工作,推动校内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3月11日,我校召开新增专业建设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法春、副校长余江出席会议,国际商学院、国际传媒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相关专业负责人以及教务处、招就处、人事处、财务处负责人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刘建喜主持。会上,陈法春对3个新专业的获批表示祝贺。他强调,学校和学院今后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要以新理念驱动新专业建设。把握新形势,瞄准新技术,不断优化升级、动态调整现有专业,加强协同育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二是要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新专业建设情况,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规范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三是要通过校内人力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培训,加强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推进实验室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五是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对人才培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天外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余江表示,新专业的设置符合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
  • 2021-03-15
    为增进海外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外语言教育交流,MK平台国际教育学院与南开大学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合作,把以故宫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汉语学习相结合,推出独具特色的《看故宫,学汉语》“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设立“紫禁书苑”、“云游紫禁城”、“云端互动”三大教学模块。紫禁书苑模块以故宫文化为背景,以基本语素为单位,进行独具特色的文化汉语教学。云游紫禁城模块,同学们将跟随老师跨越时空了解故宫里的人和事,体验中国经典文化的意蕴情怀。云端互动模块,同学们将零距离触碰故宫红墙碧瓦,五脊六兽,亲手描摹千里江山图,金瓯永固杯,让国宝在你手中鲜活灵动起来。 本项目共有八个故宫文化专题讲座,分为“故宫初见”、“故宫皇帝”、“故宫宫殿”、“故宫建筑”、“故宫神兽”、“故宫珍宝”、“故宫书画”、“故宫节日”。通过学习,各位学员足不出户就能云游故宫,在“畅游”紫禁城的同时,还能够学习汉语知识,提高交际能力,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感受五千年华夏魅力。
  • 2021-03-1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以及市教育两委关于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有序返校要求,确保全面、安全、正常开学,实现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双战双赢”,2月22日,我校全面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截至3月12日,线上教学已经顺利实施了三周。三周来,我校全体师生在云端相聚,按照新学期教学任务有序开展,线上教学运行平稳,效果良好。按照周维度统计,各教学单位授课教师共计549人,周课节总量为2327;其中1529课节采用同步直播,占比66%;798课节采用非直播模式(录播、翻转课堂、任务驱动等),占比34%。每周参加在线学习的人次(标准学时)达到82775人次;各教学单位积极落实线上教学日报制度,定时反馈线上上课情况;校督导委员会成员在教务处协调下,重点对超星、雨课堂、腾讯会议等主要授课平台进行听课监督,每周随机随时最少抽检36门次课程,并及时向教务处和相关教学单位反馈督导意见;错峰返校教学衔接工作落实良好,针对返校路途中不能同步学习的学生,教务处协同各教学单位制定并认真落实“一生一策”制度,确保每一个学生不漏学、不掉队。 学生返校后,第四周将正式开启线下教学模式,针对因特殊原因不能返校的同学,我校将采取线上